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提萨埵:即菩萨,意译为觉有情。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众生为己任,因此有自觉和觉他两层含义。
挂碍:挂,牵挂;碍,妨碍、阻碍。意为众生被无明烦恼所阻碍,产生种种虚妄执著,不得自在。
远离颠倒梦想:指永远从执著于假有为真实的颠倒和虚妄不实的无明幻境中解脱出来。
涅槃:意为寂灭、圆寂,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理想和最高目标。
三世诸佛:指现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又称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在佛教看来,佛教成立时,释迦牟尼被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以前的一切佛被称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称为未来佛。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指佛陀所觉悟的无上正等正觉、周遍无所不知的智慧。“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表示佛法真谛周遍而无所不包。
由于并不存在所谓的涅槃解脱境界,所以菩萨按照得般若智慧到达涅槃解脱的法门修行,没有了烦恼执著牵挂阻碍。由于没有牵挂阻碍,所以不再有恐惧。从而永远从执著于假有为真实的颠倒和虚妄不实的无明幻境中解脱出来,达到了圆满的涅槃境界。十方三世的一切佛,也都是按照得般若智慧到达涅槃解脱的法门修行,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周遍无所不知的圆满涅槃境界。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咒:这里指真言密咒,又称神咒、密咒或咒文,意即不能以言语说明的特殊灵力之秘密语。原作祝,是向神明祷告,令怨敌遭受灾祸,或欲袪除厄难、祈求利益时所诵念之密语。咒也叫“总持”,音译为“陀罗尼”,指能“总持”一切善法令其不失去,“总持”一切恶法令其不生起。印度古吠陀中即有咒术,咒是有力量的语言,能成就除恶生善的事实。咒有善咒、恶咒之别。如为人咒病或为防护己身者,即为善咒;咒诅他人令罹灾害者即为恶咒。
因此,得般若智慧到涅槃彼岸的密咒是一种有大神力的咒,是一种具有大光明、照见一切皆空的咒,是一种至高无上、能成就无上佛果的咒,是一种绝对无与伦比的咒,它能消除众生一切的烦恼业障使之得解脱。这是真实存在,毫不虚妄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梵文音译咒语,按照佛经翻译“五不翻”的原则该句不意译,直接音译。玄奘总结了翻译理论,提出“五不翻”原则,指出五种情况下不意译,直接音译。这五种情况分别是:多含不翻,如佛之尊号;秘密不翻,如咒语;尊重不翻,如般若等;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此方无,不翻,如庵摩罗果等。
所以,我在这里宣说得般若智慧到涅槃彼岸的密咒,也就是下面的咒语:
- 张竹坡曰豪杰不能为圣贤圣贤未有不豪杰文人才子亦然[图]
- 镇阴为阴气所镇压阳失而在阴阳失其位在阴之下川源水的源头塞壅塞[图]
- 向西二百里有座泰冒山山的南边盛产黄金山的北边盛产铁矿洛水就从[图]
-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被推举为孝廉大将军们征召他去当官他却[图]
- 辱指遭到违背或反对 寤同“悟”醒悟 顿卒斥责顿[图]
- 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旦[图]
- 先生又说“《五经》也只是史书史书是用来明辨善恶、展示经验教训[图]
- 阮阅编《诗话总龟》时在北宋;胡仔编《苕溪渔隐丛话》时在南宋初[图]
- 以上事例先说到齐桓公、晋文公宽宏大量不计前嫌重用人才这也是其[图]
- 政教政令法规发征征调期会克期而会按时送达之义同“则”征征兆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