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固原KTV招聘网 > 固原热点资讯 > 固原学习/知识 >  苟副词表示希望的意思“苟无饥渴”犹言千万不要挨饿、受渴【品评

苟副词表示希望的意思“苟无饥渴”犹言千万不要挨饿、受渴【品评

2022-06-27 20:35:09 发布 浏览 531 次

苟:副词,表示希望的意思。“苟无饥渴”犹言千万不要挨饿、受渴。

【品评】 《诗序》说:“《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王风》都是东迁后的作品。诗反映了春秋初年因周王朝给人民加上了沉重的兵役、徭役负担,男旷女怨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诗序》关于此诗时代的断定大体不错。本诗写一个妇女思念久役在外的丈夫,由“羊牛下来”一句可以看出,诗人生活于山村。东周时代长期的战争,很多青年男子行役长期不归,甚至死于外地,所以本诗很有典型意义。两章除末句外基本重叠,略易数字,而“日之夕矣”一句未变。所谓“羊牛下来”是指从山上下来归家了。此句接“日之夕矣”一句之后,叫人感到诗的抒情主人公每天的企盼:天近黄昏,一天的希望又破灭了。诗中塑造了一个“望夫”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后代很多望夫山、望夫崖、望夫石等等,反映着同样的现实,而《君子于役》是最早的望夫诗。

东汉初年班彪的《北征赋》中说:“日晻晻其将莫(按同“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怨旷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对诗的理解异于《诗序》而合于诗本身的情况。朱熹以为诗为妇人自作,是。诗中写到牛羊、山、鸡、埘等,则诗的主人公是农村劳动妇女。

诗第一句就是“君子于役”,说明作者心中时时想着的就是这一件事,而最让诗人忧虑的是“不知其期”,这是全诗的中心所在。以下五句是具体写每天思念的情况。农村劳动妇女有日常的生产与家务,而至下午一天忙碌结束,也是远行之人应该到家之时,因而又想起这件事。然而鸡已经进窝了,上架了,太阳落山了,羊、牛也从山上回来了,一天完了,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她一夜的思念如何得过?一章之中,句句情深、引人悲伤。诗的第二章稍易数字,末句变为“苟无饥渴”,就是说,夫妻无法相会,因而只希望丈夫在外不受冻饿之苦,从体贴关怀的角度进一步强化了真诚、善良的悲苦思念之情,而抒情主人公属于劳动人民这一点,也就十分清楚了。诗中没有直接写诗人自己(即抒情主人公、役人之妻),但她的影像却明晰地显现于山庄暮色之中。她在门前远望,望穿秋水。直至入夜,才又一次断了这一天的念想。

《诗经》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它在深刻广泛地提炼生活、运用多种技巧反映现实生活方面为后代的诗歌创作开出了无数法门。今以此诗为例说说《诗经》对后世的具体影响。

许瑶光《雪门诗钞》卷一《再读诗经九十二首》之第十四首云:“鸡棲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唐人闺怨之诗甚多,而手法上,技艺上也有些变化和发展。但在我看来,却都不及《君子于役》。白居易《闺妇》云: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此诗胡应麟推为“中唐第一篇”。但其表现手法,只不过是学习了《君子于役》等至黄昏征人又未归这一点。而它所反映似为贵族妇女,与《卫风·伯兮》相近,因而也不及《君子于役》在反映生活上更有典型意义(《闺妇》在表现手法上受《伯兮》的影响至为明显)。

周秦以来各地出现很多望夫石、望夫山、望夫云之类的传说,甚至有实际景观为证,正反映了无数的战争和徭役使一些青年夫妻生离死别。“望夫”形象在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是具有典型主义的。而《君子于役》第一次塑造了一个感人的“望夫”抒情主人公形象。《楚辞·九歌·山鬼》抒情主人公与之相近,但其等夫、望夫形象,与《君子于役》反映战争对广大劳动人民正常生活的破坏有所不同。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10)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激扬,奔流飞溅的意思。

流:漂流。束薪:捆起的柴草。水激荡则成捆的柴可能会翻腾而被挂住,故有此说。闻一多《诗经通义乙·汉广》:“《说文》薪荛互训。《诗·板》释文,《文选·长门赋》注并引《说文》‘荛,草薪也’。《汉书·贾山传》注,《扬雄传》注,亦并云‘荛,草薪’。是古称薪,实包草木二种言之。此诗之薪,谓草薪也。”联下文“束楚”、“束蒲”看,本诗之薪,指草类。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