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警告。
明者:明智之人。尚:注重,崇尚。中:中正之道。
优哉游哉:从容自得。与道相从:意即合乎中正之道。
首阳:山名,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在今何地,旧说不一,此指伯夷和叔齐二人。《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又《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柳惠:即柳下惠,春秋鲁大夫展获,字季,又字禽,食邑柳下,谥惠,故称其为柳下惠。虽然屡受排挤,仕途蹭蹬,却因其道德和学问名满天下,各国诸侯争相延聘,都被他拒绝。《论语·微子》载:“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安步:缓步徐行。在仕代农:以做官代替耕种来解决粮食问题。
依隐玩世:指身居朝廷却过着隐士般的悠然生活。颜师古引如淳曰:“依违朝隐,乐玩其身于一世也。”玩世: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现实。诡时:违背时宜。不逢:不遇,失意。
“才尽”、“好名”二句:才华毕露,生命就会面临危险;沽名钓誉,就会赢得华彩。华:精彩。
群:朋辈,群好。累生:拖累自身。孤贵:指清高的人。和:附和,响应。
“遗余”、“自尽”二句:处事留有余地,就不会缺少回旋的空间;处事不留余地,就没有回旋的空间。遗余:留有余地。
一龙一蛇: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庄子·山水》:“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至道无为,一龙一蛇,盈缩卷舒,与时变化。”
“形见”、“与物”二句:意即或隐或显,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随时”、“无有”二句:意即或隐或显,随着时机的不同而不同,而不是拘泥不通。
此诗是言理,意在讲明中正之道,说理形象、透彻。诗人先采用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即伯夷、叔齐与柳下惠作为例证,意在说明伯夷、叔齐与柳下惠是走向两个极端,都不可取;随后,又列举一系列历史和现实中司空见惯的各执一端的处事方式并一一加以否定,即依隐者与诡时者,才尽者与好名者,有群累者和孤贵者,遗余者和自尽者等。然后引入“一龙一蛇”这个成语,形象地说明所谓中道是显与隐的因时制宜,是龙与蛇二者的结合。
怨篇 张衡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